八九个大师,后面跟着若干营销团队:头道汤――推广公开课,二道汤――承揽内训,三道汤――出书刻碟:你方唱罢我登场,现代版的“天桥把式”每天都在机场、车站的多媒体上演绎――这就是2000年以来中国管理培训业最引人注目的风景。
不可否认,若干中国培训“第一人”、营销第一人、执行第一人、战略第一人、细节第一人等,虽然不见得都是名至实归,但确实在培训界掀起了一场长达五年之久的“启蒙运动”。这场启蒙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引进培训,而不少培训对象也成为大师们的“粉丝”。但是,管理培训的本质不是娱乐大众,而是一项系统工程,一项转变理念、传授技能的职业人才培育工程。培育团队是职业培训的基本任务,组织绩效是检验培训的根本标准。而这项宏大的社会工程,绝非个体户式、小作坊式的组织所能承担的。培训必须走产业化之路,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。
最近,美国最大的培训产业杂志《培训》对美国培训市场进行权威的统计和预测后显示,2005年美国企业培训的总开销达到511亿美元,到2006年美国培训支出增长约7%,达到创纪录的558亿美元。而中国培训市场,2006年培训总开销不到500亿元人民币,人均培训费大约为美国的1/30.中国培训业存在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。
培训业真正实现产业化,除了思想理念的转变外,必须统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:
● 产业政策的引导
我国在培训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对培训业的入门实行严格把关,检查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资质;而政府当前对培训业的政策,总的来看,是采取半睁半闭的态度。于是企业、高校、个人纷纷加入培训业,现今的培训行业可以称得上鱼龙混杂。针对当前的混乱局面,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:首先,提高培训行业入门的门槛;其次,对已经进入行业的企业采取推进政策。我国的财政政策对培训已经给予了一些支持,但是落实效果不明显,其实最好的支持就是给予培训业作为教育行业的定位和政策扶持,积极鼓励民办。
● 师资队伍的培育
目前活跃在培训舞台上的培训师主要有三个来源:社会培训师(明星级“大师”)、高校教师、企业内部培训师。然而这三类人员没有经过梳理整合,培训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非常突出。
目前,80%的管理培训公司主要依靠一至两个培训师讲课,而大学老师也主要以知识个体户的身份走向培训讲台。当前的培训业呼唤行业政策的明晰化指导,从而加快培训师队伍的职业化、专业化成长。
从培养培训师的教材来看,国家有关部门所编写培训教材的实用性远远落后于国外水平。国内的教材实操性较弱,学员学了之后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。而当前优秀的培训师教材诸如美国、英国的PTT课程(职业培训师培训)教材,由于没有得到政府正式引进的许可,尚处于对树立行业规范权威的时机等待中。树立行业规范的意义在于,我们看到,所谓的“大师水准”在专业培训师素质的对照下立刻变成“大失水准”。
● 培训模式的创新
未来的培训会是什么样?一个新的培训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。这就是e-Learning(在线学习)。培训业咨询机构Bersin & Associates的创始人Bersin,J.认为,美国培训业之所以能大丰收,除了“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”这一重要因素外,还在于全球化背景下e-Learning的应用日趋成熟。e-Learning的迅速到来,大大推进了培训标准化、产品化的发展进程。
● 培训课程的产品化
管理培训知识体系庞杂,流派众多,例如,以北京为代表的学院派,以深圳为代表的实战派。在培训体系中,理论和实战应占多大比例,大家各抒己见,莫衷一是。更有甚者,有的培训课程直接照搬大学课程。培训等同于教育吗?我们看到两者在教学目标、教学时间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差异:从目标上看,教育追求人的高素质,而培训追求高绩效;从时间上看,教育――十年铸剑,培训――三天开刃;从内容上看,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,培训直指知识的针对性;从方法上看,教育采用累加式的教学法积累知识,培训采用裂变式的教学法激活以前的知识积累。由此看出,培训课程应该着力于其产品化的定位,拒绝随意化、无标准化。
培训课程的产品化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:
第一,应该具备一个至少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的理论框架。例如,领导力课程的理论框架可以借鉴领导力的六维模型、企业文化培育、蓝海战略、赢利模式、统驭之道等;中层管理课程可以借鉴MTP(中层管理五项全能实务)、PTT、TTT、项目管理、管理沟通等框架;基层管理课程,可以引进执行力、沟通表达、行为习惯等框架。
第二,课程体系是科学的、严谨的。
第三,培训课程不是一件艺术品,其中的实用技能要有可复制性并且具有标准化。
第四,培训课程还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,例如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研发的《看电影、学管理》课程就是管理类培训借鉴电影素材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大胆尝试。北京时代光华的课程产品有十几个分类,课程数量达到三百多个,有光盘、书籍、实时卫星转播等多种形式。
尽管国内培训业产业化程度总体比较低,但是我们看到外语、IT或其他纯粹技术类培训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领先于管理培训。在发展成熟的培训行业,没有“大师”,只有谁更专业,谁更敬业!这是所有的“新东方”们通过摸索为管理培训指明的。
(营口开发区人事人才网)